从1.0到4.0的培训四阶段,为你揭秘企业培训的未来走向
来源: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16.07.13
每次和培训管理者交流,常有人问到一个问题,到底企业培训的未来是什么?每次回答都有点惴惴不安,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不过,也不妨写下来和大家做个分享,权且抛砖引玉。
希望总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
➜1.0阶段的企业培训:
实质上是“信息广播式”的培训模式,以讲师和课程为中心,按照员工层级、部门来安排培训,力图做到培训的全覆盖。这个阶段,培训体系、课程开发、培训项目等成为了工作的主要关键词。
这个阶段很像是在一个互联网的门户网站,如新浪、搜狐,由编辑来生成内容(对应企业里面的内训师或专家),以大而全为美。
➜2.0阶段的企业培训:
重要演进体现在UGC(User Generated Content)上,鼓励用户来生产内容。这个阶段,培训内容的生产主体由一小部分专家,变成了广大一线员工都可以参与贡献智慧。
不过,依然存在“大V”现象,即少部分专家“霸占”了多数的话语权,即便如此,广大的草根智慧在企业里面开始勃发。这个阶段很像是互联网的SNS阶段,博客、微博、维基百科等,现在的朋友圈也是如此。
➜3.0阶段的企业培训:
面对知识膨胀,我们越发发现,不是多才是好,合适的才是好的。对于培训来说,创建连接,按需选择变成了刚需。我们常说的连接,包括人和人的连接(促进交流、经验分享)、知识与知识的连接(跨界借鉴、融合创新),以及人与知识的连接(按需学习、快速获取)。如何你理解搜索对于门户网站的冲击,理解智能推荐系统的工作原理,相信你会有格外深刻的体会。
这个阶段的企业培训,开始用网状的思维来思考问题,而不是传统的线性思维。培训管理者发现,连接变成了促进组织智慧裂变的指数。想想这两年我们在谈的“万物互联”,你就能想象连接的力量有多么的强悍。
➜4.0阶段的企业培训:
当企业培训进一步进化,也许“培训”这个词已经变得没有必要存在,学习即工作,工作即学习。每个人在需要的时候,可以快速获得相关知识(最好是即时的),而每个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也可以快速分享出去。
KK在他的《必然》一书中,提出了“流动的思考方式”。其实在未来的企业中,所有员工也要学会“流动的学习方式”。问题快速变化,经验快速过时,只有持续学习才是应对的关键。而这时,培训不是某个部门的事儿,而变成了所有职场人的必修课。
对于企业培训的升级来说,它历来是“向下兼容”的。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生态,什么类型的模式都可能生存发展的很好。就如同我们身边的企业,既有发展几十年的成熟企业,也有几周前刚刚成立的创业团队。每家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培训诉求是完全不同的,还是那句话,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本着一个培训人的理想主义情怀,我还是满心期待“学习即工作,工作即学习”的到来。学习本身就代表着成长的乐趣,何必被人培训呢?当我们学得津津有味的时候,糖块和小竹板就不必了。